先说个观察
2023 年,VC 圈突然开始疯狂聊 FHE(全同态加密)。
当时我还挺困惑的:FHE 这个技术早在 2009 年就被提出来了,为什么现在才火?
后来我明白了:不是技术突然成熟了,而是叙事需要它了。
ZK(零知识证明)主打扩容,FHE 就被包装成「隐私的补充」。
但真正让 FHE 火起来的,不是它和 ZK 的关系,而是市场从「Crypto Native」走向「圈外叙事」——AI、RWA、支付这些场景,才是 FHE 真正的舞台。
FHE 的三个阶段
第一阶段:ZK 的配角(2023)
2023 年,FHE 在 VC 圈火起来,主要是因为它被定位成 ZK 的互补技术。
当时的逻辑是这样的:
ZK 解决扩容问题(Layer2、Rollup)
FHE 解决隐私问题(链下-链上的复杂信息加密)
听起来很合理,对吧?
但问题是:Crypto Native 的场景对 FHE 的需求其实不大。
链上交易、DeFi、NFT 这些场景,ZK 已经够用了。FHE 的「加密计算」能力,在纯链上场景里找不到太多用武之地。
所以那个阶段,FHE 更多是「概念热、落地少」。
第二阶段:场景拓宽(2024)
2024 年,市场开始从「原生叙事」(Layer123、链上资产)转向「圈外叙事」(AI、RWA、支付)。
这时候,FHE 的需求才真正被激活。
为什么?
因为这些圈外场景有一个共同特点:需要处理复杂的、敏感的、链下的信息。
AI:需要在加密状态下训练模型、处理数据
RWA:需要加密保护用户的身份、资产信息
支付:需要加密保护交易细节、用户隐私
这些场景,ZK 解决不了,只有 FHE 能做。
所以 FHE 从「ZK 的配角」变成了「圈外叙事的主角」。
第三阶段:落地加速(2025)
现在,FHE 开始真正落地了。
赛道老大是 Zama,10 亿美金估值,融了一批传统 + Web3 VC。
Zama 提供的是整套技术底层,类似「FHE 界的 AWS」。
但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Zama 大概率不会发币,走的是上市路径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 Zama 的目标客户不是散户,而是企业、机构、政府——这些客户需要的是稳定的技术服务,而不是代币投机。
落地方案中走得最远的是 Mind Network,最近推出了链上报文加密,支持用钱包签名生成密钥,实现对用户语义信息的端到端加密保护。
这个功能听起来很技术,但实际应用场景很明确:RWA 和支付。
比如,你在链上做 RWA 交易,需要提交身份信息、资产证明,但又不想这些信息被公开——FHE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技术叙事的爆发,需要对应场景
我一直相信一个逻辑:技术叙事的爆发,必须有对应的场景支撑。
没有场景的技术,只是 PPT。
举几个例子:
Meme 让 NFT 交易工具焕发第二春:Blur、Tensor 这些工具,原本是为 NFT 设计的,但 Meme 的爆发让它们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
Sol 的用户涌入让数据服务公司赚翻:Helius、QuickNode 这些节点服务商,因为 Sol 的用户暴增而赚得盆满钵满
RWA 如果爆发,FHE 会是最大受益者之一:因为 RWA 需要大量的数据加密和验证
所以,FHE 的机会不在技术本身,而在它能服务的场景。
我的建议
如果你想关注 FHE 赛道,我的建议是:
别只盯着 Zama:Zama 不发币,散户参与不了
关注落地项目:Mind Network、Fhenix 这些真正在做应用的项目,可能有空投机会
看场景,不看技术:FHE 的机会在 RWA、AI、支付,而不是纯链上场景
日拱一卒,慢慢来。
FHE 不是一夜暴富的机会,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场景爆发的长期赛道。
@zama_fhe #ZamaCreatorProgram
5,821
11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