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什么觉得 FHE 还没到爆发的时候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 FHE(全同态加密)的文章,Multicoin 领投 Zama 7,300 万美元的时候还豪言:「ZKP 已是过去,未来属于 FHE。」 说实话,我被这句话震撼了。 但震撼过后,我冷静下来想了想:FHE 真的准备好了吗? 我的答案是:还没有。 ZK 为什么能爆发?因为有经济需求 我先说说 ZK 为什么能火起来。 很多人以为 ZK 火是因为「隐私保护」,但这不是根本原因。 ZK 火起来的根本原因是:它能帮以太坊省钱。 以太坊需要扩容,确立了 Layer 2 路线,而 ZK Rollup 可以把大量交易数据压缩成一个小小的证明,传回 L1。 这在经济上有巨大价值。 所以,ARB、OP、zkSync、StarkNet 四大巨头崛起,ZK 硬件加速、ZK 编程语言、ZK 模块化……整个生态疯狂内卷。 这不是技术推动的,是经济需求推动的。 先有了「L2 需要高效传输数据到 L1」的需求,才激发了 ZK 的落地。 而不是「我们有 ZK 技术,来找个场景用用吧」。 这是拿着锤子找钉子,强行匹配,只会增加落地成本。 FHE 的问题:没有找到刚需场景 现在回到 FHE。 FHE 的技术很牛,我不否认。 它可以让加密后的数据直接参与计算,不需要解密。 这听起来很酷,但问题是:谁需要这个? 我看了很多 FHE 项目的白皮书,他们列举的应用场景无非是: 隐私交易 抗 MEV 更安全的网络 防止第三方窥探 但这些都不是第一性需求。 为什么? 因为 Web3 用户其实没那么在乎隐私。 只有在隐私可以提供经济价值时,用户才会使用相关工具。 比如,黑客为了隐藏盗取资金,会使用 Tornado Cash。 但普通用户只会用 Uniswap,因为 Tornado Cash 会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经济成本。 FHE 的加密成本,本身就是对链上孱弱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折磨。 只有当这种拉高成本会带来更显著的收益时,保护隐私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。 计算效率:FHE 的致命伤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:FHE 太慢了。 密文计算可能是明文计算的 1 万到 100 万倍以上。 即使是最先进的 TFHE 方案,Zama 现在的 TPS 也只有 5 左右,Inco 能做到 10 TPS。 10 TPS 是什么概念? 以太坊主网的 TPS 是 15 左右,Solana 的 TPS 是 65,000。 FHE 链的速度,连以太坊主网都不如。 当然,Inco 说他们用 FPGA 硬件加速,可以把 TPS 提升到 100-1,000。 但这还是太慢了。 而且,硬件加速需要钱,需要时间,需要生态支持。 ZK 硬件加速是在蓬勃的市场需求下,被热钱催熟的。 但 FHE 呢? 市场需求在哪里? Elusiv 的教训:做得早不如来得巧 我看到一个案例,让我更加确信 FHE 还没到时候。 Elusiv 是 2022 年起步的 Solana 上的「暗池」协议,用的就是 FHE 技术。 但 2024 年,Elusiv 停止运行了,代码库和文档都被删除。 后来他们改名叫 Arcium,拿到了新融资,转型成「并行 FHE」方案。 这说明什么? 说明单纯的 FHE 隐私方案,市场不买账。 用户不愿意为隐私付出额外的成本。 只有当 FHE 能降低成本或提升效率时,市场才会自发推动。 谁需要 FHE?机构,不是散户 那么,FHE 就没有价值了吗? 不是。 FHE 的价值在于机构级应用,而不是散户。 比如,RWA 方向的债券发行和交易。 2023 年 6 月,中银国际通过瑞银,在香港向亚太客户发行了「区块链数字化结构票据」。 但神奇的是,找不到该交易的合约地址和分发地址。 为什么? 因为机构客户有使用区块链的需求,但不想公开全部信息。 这时候,FHE 的密文显示和直接交易特性,就比 ZK 更适合。 但问题是:机构市场有多大? 机构市场当然很大,但它不是散户市场。 散户市场是靠热度、靠 FOMO、靠暴富神话推动的。 而机构市场是靠合规、靠稳定、靠长期价值推动的。 FHE 可能会在机构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,但它不会像 ZK 那样在散户市场掀起狂潮。 我的判断:FHE 还在寻找自己的时刻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:FHE 什么时候会爆发? 我的答案是:当它找到一个「必须用 FHE,不能用其他方案」的场景时。 ZK 找到了这个场景:L2 数据压缩。 MPC 找到了这个场景:AA 钱包的多签方案。 但 FHE 还没找到。 现在的 FHE 项目,都在做同一件事:搭建基础设施,等待场景出现。 Zama 在做 fhEVM,让开发者可以在 EVM 兼容链上部署 FHE 合约。 Inco 在做「通用隐私计算层」,提供 FHE 计算外包服务。 Fhenix 在做 FHE L2,希望成为以太坊的一部分。 这些都是好的探索,但都还没找到杀手级应用。 我不是说 FHE 没有未来,我只是说:FHE 的时刻还没到。 它需要等待一个场景,一个「既要又要」的场景: 既要公开透明(区块链的特性) 又要隐私保护(FHE 的特性) 而且这个场景的经济价值足够大,大到用户愿意为 FHE 的额外成本买单 当这个场景出现时,FHE 才会真正爆发。 我的行动 我会继续关注 FHE,但不会 All in。 因为我知道,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成熟,是两回事。 FHE 的技术已经成熟了,从 2009 年 Gentry 提出理想格算法,到现在的 TFHE 方案,理论已经齐备。 但市场还没准备好。 市场需要一个故事,一个能让散户 FOMO 的故事。 而这个故事,FHE 还没讲出来。 所以,我会等。 等 FHE 找到自己的故事,等市场准备好接纳 FHE。 那时候,才是 FHE 真正的时刻。 @zama_fhe #ZamaCreatorProgram
1.39万
11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