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ite @GoKiteAI AI 支付鏈,是範式躍遷還是新瓶裝舊酒? @KiteAIChinese
電商正在走進聊天框:OpenAI 公佈 Instant Checkout 與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(ACP),把“發現—比價—支付—售後”壓縮進一次對話;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宣佈接入,象徵“agentic commerce”從概念走向現實。
在這一背景下,Kite 打出“The First AI Payment Blockchain”的旗號,宣稱要為自主智能體提供可驗證身份、可編程治理與原生穩定幣結算的底座。
EVM 鏈包裝氾濫,“AI+Payment”是不是新瓶裝舊酒?
若“AI+支付”只是把收銀臺嵌進聊天,那確實像換皮;Kite 在於把誰能花、花多少、要不要審批、何時撤銷這些風控策略寫進鏈上合約,且對多方可驗證與可審計。
只有當“權限與支付”成了公共可組合的基礎設施,agent 才可能在企業與商戶體系裡被放心放權——這點,正是其官網與材料反覆強調的三件套承諾。
PayPal 為何押注?
Kite 獲 PayPal Ventures、General Catalyst 領投 1800 萬美元 A 輪,累計融資 3300 萬。我們來分析下PayPal Ventures 的投資解讀,很直白的點出:
Kite 試圖把可編程信任、自主保管、組合性、實時吞吐、流式支付與AI 工作流整合打包進一個面向 agent 的 L1,讓 agent “能代用戶行動,且具安全、效率與可審計性”。
這裡我覺得要重點理解Kite的戰略卡位,當大量交易被 agent 自動觸發時,被策略約束的穩定幣會變剛需;投資這樣一條“agent 原生清結算+治理棧”,有望為 PayPal旗下的穩定幣 $PYUSD 打開高頻、可編程的消耗場景,但這並不等於已完成產品級直連。
為什麼不選擇以太坊 L2,而在搭建在Avalanche子網上?
Kite 將在Avalanche @avax 生態推出面向 AI 的 L1;這類 Avalanche L1(由子網演進)主打單租戶高帶寬、更高 gas 上限、費用模型可升級,以減少“鄰居噪音”、給到主權與可調參空間。
對“對話內微支付”而言,確認時延與穩定吞吐是體驗紅線;而把限額/頻控/審批/撤銷做成“合約化風控”,又需要對區塊參數與費模進行高頻迭代。站在工程組織的角度,專用 L1的“自己當班長”往往比共用 L2 更易交付可控的時延曲線與合規姿態——至少 Avalanche 給出的路線與工具,邏輯自洽。
最後迴歸商業本質
Kite 之所以被關注,並非因為“再造一條鏈”,而是它試圖把身份—治理—支付這一組“收銀臺+公司章程”的組合。
變成可被開發者與商戶複用的公共件;這恰好與 ACP 在前端體驗層的推進互為表裏:一端塑造“對話就是購物”的接口,一端提供“讓 agent 真正能花錢且可追責”的底座。
能否實現的關鍵在於:
1)治理策略模板:是否提供開箱即用的限額/頻控/審批/白黑名單模板與審計工具,並有真實企業複用。
2)商戶與平臺對接:出現可覈驗的接入案例(而非 Logo 拼貼),以及與穩定幣/支付網絡的實操閉環。
如果可以兌現這兩點,Kite 才可能不止是“新瓶裝舊酒”,而是為 agentic 經濟寫出一套“會計與憲章”;否則,它也只是 EVM 包裝洪流中的又一朵浪花。
查看原文
6,775
1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